~佛七講話~ 主法和尚開示

心保和尚佛七開示~2016年11月

回目錄

各位蓮友、居士:

我們講念佛,當然心要與極樂世界相應。佛法講緣起,沒有法藏比丘就沒有極樂世界,沒有四十八大願就沒有極樂世界。從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中,得知極樂淨土沒有三惡道,能得生淨土的有情眾生,將來也一定不會墮落三惡道。也講到極樂世界的眾生,具足五神通,一定不退轉,乃至到一生補處。在極樂國土所感受的快樂,就如佛經中提到的漏盡比丘(指煩惱斷盡的阿羅漢)所感到的解脫自在法喜。

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,從第十八到第二十願,可說與我們發願念佛的人息息相關。第十八願講到:「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至心信樂,欲生我國,乃至十念。」我想這也是大家都歡喜到極樂淨土的原因。極樂世界是一個菩薩學處,在那裡能廣學菩薩行,得不退轉,乃至一生補處,可以說是一個很圓滿的淨土。

十方一切諸佛,當然都是在娑婆成就菩提,但到極樂世界就能達到一生補處,有這樣的佛國淨土,我們聽到後都歡喜、都讚歎,至心信樂,所以要到極樂淨土。阿彌陀佛發願:「欲生我國,乃至十念。」所謂十念往生,大家不要認為「十念」太容易。可以自我觀察,平常能念出佛號,但在痛苦的當下,有多少人還記得要念佛?

因此,平常生活當中,都要記得以一句佛號作為修行,行住坐臥之間就是一句佛號。因為我們發願要往生淨土,繫念佛號、繫念淨土,慢慢就可感受到佛國淨土的莊嚴,感受到淨土與自己的相應,感受到自己對淨土的信心,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去成就,慢慢地去養成。

在佛七期間,能有全心全意念佛的環境,可說相當好。等回到家或工作場合中,是否還能繫念佛號,就要靠自己下功夫。所以,「乃至十念」要在平常中慢慢累積福德因緣,行住坐臥、乃至念念之間,都不離開一句佛號。出聲音念,或是默念,或是觀想,或是相應,總是與淨土不相離。

第十九願:「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,至心發願欲生我國,臨壽終時,假令不與大眾圍遶現其人前者,不取正覺。」之前講「至心信樂」,現在講「發菩提心」。修諸功德、至心信樂與發菩提心,確實相當重要。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,願願要度眾生,所以我們也須觀照自己,每一個念頭都想著要饒益眾生,都想著要服務大眾。

發菩提心,如同《金剛經》所說,令一切有情都能證入涅槃,讓一切有情眾生都能解脫,願世界上沒有煩惱的人、沒有痛苦的人、沒有人在輪迴,都是正見、正信、正念解脫。諸如此類發廣大菩提心,希望看到別人好,希望看到別人快樂,希望看到大家有成就,希望看到大家可以自在,發菩提心救度一切眾生。佛教常講:「欲做佛門龍象,先做眾生馬牛。」就是發菩提心的一個理念。

釋迦牟尼佛過去生中,累生累劫為眾生難行能行、難忍能忍。確實把自己放下,菩提心就會增長。因此,發菩提心就是與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相應的人,要得生淨土想必非常快,因為與阿彌陀佛能相應,也就是發願到極樂世界學菩薩行。所謂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每一眾生根器不同,觀念想法都不一樣,必須廣學多聞,廣學各種法門,才能廣度一切的眾生。因此,若發願到極樂世界,要廣學多聞、發菩提心,救度一切眾生,才能與阿彌陀佛相應。

第二十大願:「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,聞我名號,繫念我國,植眾德本,至心迴向,欲生我國,不果遂者,不取正覺。」至心迴向就是,今生所做的種種佛事、種種功德,乃至一念善心,都迴向能夠得生淨土,表示我們念念之中都在成就極樂淨土。也就是成就往生的因緣條件,我們所做的功德都是迴向極樂世界,迴向我們日後往生極樂世界的當下,更能莊嚴淨土。

迴向,也可說是成就我們得生淨土的條件,成就我們往生淨土的資糧。在迴向的當下,我們的理念與淨土相應,與阿彌陀佛相應。透過迴向,更加對自己有信心。做到「至心迴向」,所做的種種善心功德,全部都在佛國淨土,在西方極樂,日後往生的因緣當然就在西方極樂世界。

無論是「至心信樂」、「十念往生」、「發菩提心」與「至心迴向」,都是與淨土相應,不離開佛國淨土。也就是說,在生活中念念都在念佛,不管修何種功德,總是與極樂淨土相應。我們迴向,我們歡喜,因為都與佛國淨土相應。對自己能往生極樂淨土的信心,想必會越來越具足。只要有信心,就沒有懷疑。即使一點點,也不能有懷疑,懷疑就是得生淨土的障礙。

透過這幾個大願,「至心信樂」、「十念往生」、「發菩提心」與「至心迴向」,我們信心增強,對淨土法門更加有力量。以上幾句話共勉,我們繼續用虔誠發願的心來念佛。